当前位置:新闻频道首页 - 行业动态 -

影响运输收益 重复车检能否"简政放权"?

影响运输收益 重复车检能否"简政放权"?

【行业动态】 “商用车用户反映,年检和综合检查在内容上高度重复;二次维保很少能真正起到维修保养车辆的目的;与检验收费相比,频繁多样的检验造成的运输收益损失更大,亟须“简政放权...

“商用车用户反映,年检和综合检查在内容上高度重复;二次维保很少能真正起到维修保养车辆的目的;与检验收费相比,频繁多样的检验造成的运输收益损失更大,亟须“简政放权”。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有不少代表委员建议,简化和取消家用小车的强制性年检制度,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其实,与家用车年检带来的“麻烦”相比,商用车检验的问题更多,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用户负担更值得关注。

商用车检验内容重复 能否合并同类项?

在我国,商用车包含了卡车和客车,这些车辆都属于生产工具,承担着载人或载货的营运职能。因此,对于营运车辆的检验,不管是公安部、环保部还是交通运输部,都有单独的、不同于小轿车的规定。

从检验类型上来看,我国对营运车辆的检验主要分为三类:

一是公安部门的年检,俗称“大年审”,营运载客汽车5年以内每年检验1次,超过5年的每6个月检验1次;营运载货汽车10年以内每年检验1次;超过10年的,每6个月检验1次。

二是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对营运车辆综合性能的检验(1年1次)和二级维护检测(1年数次)。

三是环保部门的环保定期检验,5年以内的营运载客汽车,1年检1次,超过5年的,6个月检验1次;10年以内的载货汽车1年检1次;超过10年的,6个月检1次。

这些“年检”、“综合检查”、“环检”到底能否起到应有的作用,又会对营运车辆和用户带来怎样的影响?记者就此采访了几位客运、货运从业者,他们共同的反映是,年检和综合检查在内容上高度重复;二次维保很少能真正起到维修保养车辆的目的;与检验收费相比,频繁多样的检验造成的运输收益损失更大,亟须“简政放权”。

●  载货汽车:检验不规范 用户抱怨多

福州捷盛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冠峰告诉记者,货运车辆也存在和营运客车同样的问题,即公安部门的年审和交通运输部门的综合检查“独立成章”。“我知道这是不同部门出的政策,方法和手续都不一样,但内容都差不多,分两次检很耽误事,不一定都能等到车辆闲时去检测。”张冠峰说,“检测费倒是不多,一辆车一年就千把块钱,就是很麻烦,一年两次年检,四次二级维护,一趟趟地跑。我觉得这些检测做一次就可以了。”

值得关注的是,营运车辆维护中检测次数频繁的二级维护,各地要求次数不一,每年2-4次不等。这项检测是以检查调整制动器、转向操纵器、悬架等安全部件,拆检轮胎、轮胎换位,检查调整发动机技术状况和汽车排放相关系统等为主的维护作业。但张冠峰直言,多数商用车的检测都没什么用,二级维护很多时候只是走个形式,真正的行车安全还需要自己车队的日常保养和检测。

记者还了解到,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关于取消部分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通知》中明示:自2011年2月1日起,交通运输部门关于运营车辆二级维护检测收费和综合性能技术等级评定(检测)收费已经取消,但在山西、江苏、福建、山东等地,车辆二级维护检测费还在收。

河北省邢台市的中卡司机冯先生告诉记者,虽然国家政策取消了二级维护和综合性检测收费,但去修理厂做二级维护依然要交540元,包括做合格证340元,上线盖章200元。但这些钱并没有买到令他安心的服务。他说:“去了检修厂,把车开上地沟,上点油就完事了,连刹车也不调。”

华菱重卡一线销售人员张洪川告诉记者,这样的现象在下面一些市县很普遍,“对于营运车辆的检测多是走个过场,好点的给轮子卸下来再装上,有的只是拧个螺丝,有的托个熟人花些钱,甚至可以不用上检测线,就能拿到合格证。”

●  商用车检:需要简政放权

频繁、重负的车辆检测,不仅让用户非常苦恼,也不符合当下中央政府提倡的“简政放权”的精神。今年的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张育彪就曾提出《关于简化机动车审验的建议》,指出机动车年检应学习和借鉴香港等地较为科学的管理模式和经验,将车辆年检审整合为一种全方位综合性检测,适当放宽检测时间,减少车辆重复检测次数。

香港的经验是什么?张育彪说,香港所有的机动车审验只有一种检验,俗称验车。香港的商用车辆及货车每年都需要接受检验,检验由运输署负责,除了政府车辆检验中心,香港还有22个符合运输署标准的私家车及轻型货车验车中心。

其实,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的时代的到来,“一次检测,多方共享结果”已不存在技术问题,重点在于,政府部门要转变思维,从管理走向服务,真正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做好不同部门的协调沟通工作,使繁复的三类检验“合并同类项”,在提升效率的同时,使车检从形式走向内容,助用户达成安全、环保、节能的用车初衷。

●  卡车年审流程:

卡车年审不用愁!为你解读详细年审流程

http://www.360che.com/driver/110921/16885.html

注:本文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请尊重版权保留出处,一切法律责任自负。中国汽车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中国汽车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ICP营运许可证编号:鄂B2-20100155/鄂ICP备08007314号
邮箱: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请将#换成@)
商用车网由随州市金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触屏版
  • 商用车之网
联系方式: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请将#换成@)

周一至周日(24小时)